【无锡宝藏之六】现代顾景舟制梨形朱泥壶:一代宗师,一把壶价值一石米

2018-09-03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赏景、饮茶、做诗、提笔、铭款,行云流水之间,留下旷世之作——自古以来,大文豪们就与紫砂壶留下不解情缘。尤其是宜兴紫砂,更是让文人骚客魂牵梦萦。

在无锡博物院,就珍藏了“壶艺泰斗”顾景舟的一把早年梨形朱泥壶。

顾景舟为何能成为“一代宗师”?他制作的紫砂壶与一般手艺人有何区别?且听宜兴市文联主席、《布衣壶宗——顾景舟传》作者徐风为大家讲述顾景舟和这把梨形壶的故事。

视频: https://v.qq.com/x/page/x076874ikss.html?start=6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出生于紫砂大师辈出的宜兴上袁村,18岁因生计所迫继承祖业,跟随祖母邵氏学做紫砂壶。他承袭祖辈制壶技艺,凭借对紫砂非凡的悟性,20岁就跻身同时期壶艺名家的行列。

他不仅制壶技艺精湛,对紫砂颇有研究,还培养了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一批紫砂大师。他承前启后推动紫砂跃上新的台阶,在紫砂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被人们誉为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后,百年难得一出的巨匠,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顾景舟早年从传统壶艺中汲取营养,模仿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等名家巨匠的作品。在这些致敬经典的作品中,他不仅仿得经典神韵,也有自己的风貌。

无锡博物院所藏顾景舟制梨形朱泥壶即顾氏仿古阶段的作品。该壶通长16.5,腹宽10.8,口径5.5厘米,高10.5厘米,由朱泥制作而成,通体光素,胎体致密轻薄,朱色呈色纯正,通体观之,全壶光洁柔滑,浑然天成,体现出作者精湛的制壶技艺。

顾景舟一生努力钻研紫砂壶艺,重视继承创新,中期以后不断推陈出新,勇于创新求变。他取材广博,圆壶、方壶皆在行,光素器、花货都擅长,还改良创新了一批紫砂壶式,如上新桥壶、提璧壶、仿古如意壶等。顾氏作品深受业内好评,为国际各大博物馆、收藏机构所收藏。

顾景舟的壶深受收藏界追捧,经常在拍卖行创出几百万、上千万的成交纪录,那么无锡博物院是如何得此宝贝呢?

那是2008年,正值三馆合一筹建无锡博物院新馆期间。紫砂、泥人作为重要的国字头非遗品种,也是无锡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理应开辟独立展厅以突显无锡地域文化特色。但原无锡市博物馆在历年征集中,紫砂藏品数量虽多,质量也较高,但以当代大师作品为主,历史作品所占比例较小,很多名家作品为空白。针对紫砂藏品阶段性的缺失,无锡博物院决定有针对性地征集一批明末到民国期间代表性的名家紫砂。当时征集经费虽然比较紧张,而凑巧的是,正好那两年是紫砂行情的低谷,得以用有限的资金征集到了一批质量相当不错的名家代表作,其中就包括这件顾景舟早期的梨形朱泥壶。在征集之前,秉着严谨的学术态度,院里邀请到包括张浦生在内的国家级紫砂和陶瓷专家前来鉴定,一致认为是真品无疑。此件朱泥壶的到来填补了锡博藏品中顾景舟作品的空白,也使锡博所藏历代紫砂名家名作系列更为完善和丰富。

  • 责任编辑:无锡博物院管理员
  • 阅读次数:155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