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 土 案” 反 思

中国就世贸组织稀土争端案提出上诉

科技日报刘晓莹

2014-05-04

 

世贸组织(WTO)在3月底发布有关中国稀土出口争端的专家组报告,裁定中国对稀土、钨、钼相关产品采取的出口关税、配额管理措施违反WTO相关规定。4月25日,我国作为应诉方向WTO的上诉机构(Appellate Body)提交了上诉文件。

尽管上诉表达了我国就此案的态度和立场,但业内人士表示“中方上诉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而这场贸易争端“拉锯战”的背后,所暴露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也许更值得我们反思。

“作为高技术产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稀土有着‘工业维生素’之称。”中国稀土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也是为什么美、欧、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此关注稀土出口配额和关税问题。”

据陈占恒介绍,稀土被广泛用于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电脑、智能手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产品制造。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稀土提炼、加工、出口国。“在此之前,美国曾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占到全球的50%以上,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02年。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开采稀土。前几年我国的稀土供应量一度占全球供应量的95%—97%,最近几年有所下降,因为现在其他国家也在生产。”他说,“2002年时美国宣称因为环保和污染问题关掉了稀土生产,但事实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稀土价格和中国相比没有竞争力,我们的价格太便宜了。”

这一时期我国的稀土市场一度供大于求,很多投资盲目地涌向稀土行业,致使国内、国际市场一度出现低价销售的情况。“我们必须加强前端开采的规模控制,严格禁止投资进入冶金分离,包括新材料领域,因为这些领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同时还要加大对生态恢复、污染治理的力度。”陈占恒说。

造成我国稀土价格一度“太便宜”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研发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大大提高了稀土冶炼分离效率。“这个技术诞生于80年代,虽然技术本身是个好事情,但是那个时候我们的专利意识还没有现在这么强,到处转让且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人员学会了又到别处去办厂,技术上没有限制,就造成了产能过剩。”陈占恒说,“一个高精尖的材料就这样被卖成了‘白菜价’,不但国内如此,还影响了国外的稀土市场。”

“2010年以来,稀土价格渐渐回升,美国企业觉得有盈利的空间了,当然还有美国自身的稀土战略需求,因此又恢复了稀土生产。”陈占恒说。

他告诉记者:“我国1999年开始实施的配额政策是为了规范国内企业稀土产品出口秩序,而不是为了限制出口量,因为我们给的配额一直高于实际的出口量,从来没有用完过。”在此次稀土争端案中,商务部也明确表示:对于专家组裁定中方涉案产品的出口关税、出口配额以及出口配额管理和分配措施不符合有关世贸规则和中方加入WTO的承诺,中方感到遗憾。

中方认为,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下,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强并完善对高污染、高耗能、消耗资源性产品的综合管理,“这些管理措施符合WTO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除了行业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国际谈判水平及法制建设也在此次稀土争端案件中暴露出短板。根据WTO强制性的规则所规定,WTO各成员国政府及其行政行为要接受WTO规则的规范和约束,并通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接受WTO及其成员的严格监督。“因此,入世要求完善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要求政府行政法治化、政务公开化、行政程序化。行政法治的发展和完善同中国加入WTO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息息相关。”相关部门专家告诉记者,“自中国入世以来,我们一直在规范和完善自身的法律制度,此次争端案件也暴露了我们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的短板,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弥补的地方。”

对此,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何伟文也曾公开表示,几年前他就曾预料到稀土争端会发生。他说:“我们设置稀土出口配额和出口税是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这点仍然合规。但问题是在国内市场上并没有类似的对稀土产品消费量及价格的成熟的管理办法,于是造成内外不均等。”(科技日报北京5月3日电) 

  • 责任编辑: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管理员
  • 阅读次数:581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科普知识】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