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治理雾霾的措施和经验

从雾霭沉沉到碧空如洗

刘海英

2014-01-17

 

国外治霾之道

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笔下的伦敦阴郁沉闷、雾霭沉沉;20世纪中叶,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让“雾都”之名举世皆知;而到了2012年,伦敦却成功举办了号称“史上最绿色”的一届奥运会。从雾霭沉沉到碧空如洗,伦敦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背后,演绎着国际都市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发展史,值得今天遭受雾霾侵扰的中国各城市思考。

法律法规保驾

作为世界两大法系之一英美法系的重要代表国家,英国在法律体系方面的建树值得大书,这在治理城市环境方面亦可见一斑。早在1875年,英国政府就曾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尝试减少城市污染,但为发展所需,治理力度并不足以在实质上改变伦敦的空气质量,直到20世纪中叶“伦敦烟雾事件”的爆发,才迫使英国政府痛定思痛,下决心整治城市空气污染问题。

1952年12月上旬爆发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至少4000人死亡,而连同随后接连发生的几次类似灾害,共夺去了近13000人的生命。这一震动英伦的事件是伦敦城市发展历史中的一场梦魇,同时也是伦敦开始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原点。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依据该法案,伦敦开始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在城市中设立无烟区,区内禁止使用可产生烟雾的燃料;冬季采取集中供暖,推广电力和天然气的使用,将重工业和发电厂等煤烟污染大户迁出市区。1968年,英国政府颁布法案,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以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1974年,政府出台了《控制公害法》,设置囊括空气、土地以及水源等多领域的保护条款,并规定了工业燃料的含硫上限。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燃煤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伦敦的雾霾天气一年比一年减少。

而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空气污染的源头也在不断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汽车取代燃煤成为伦敦空气的主要污染源,针对汽车交通的一系列举措随之逐步推出。1993年开始,所有在英国出售的新车都被要求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2003年2月,伦敦市政府划定市中心约20平方公里范围为交通拥堵区,对周一至周五早7点至晚6点进入该区域内的机动车征收“交通拥堵费”,该费用则用于发展伦敦公共交通系统。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市区交通拥挤程度,也大大减少了城市空气污染源,可谓一举两得。此外,政府还鼓励居民购买低排气量汽车,同时推广高效清洁的发动机技术以及使用天然气、电力或燃料电池的低污染汽车。

绿色产业随行

城市的繁荣,离不开产业发展。而传统意义产业的发展也往往伴随着能源消耗的加剧,进而的污染似乎不可避免。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为了避免城市空气污染的恶化,伦敦选择了一条绿色产业之路。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政府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十分明确,近年来无论是科技政策的制定还是产业发展战略的规划,都紧紧围绕着这一思路展开。按照英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的份额,40%的电力将来自绿色能源。如今,英国已经是全球近海风能开发利用最充分的国家,其对太阳能的推广利用也正在全面展开。

英国政府鼓励低碳城市的建设,伦敦则在英国低碳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早在1989年,为了减少污染,伦敦市政府就关闭了英国工业时代的象征、曾为英国最大发电厂的伦敦巴特西发电厂。而如今,人们在伦敦很难看到还有什么冒着烟的烟囱。作为英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伦敦的支柱产业中有在全球占重要地位的金融服务业、有让各国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业和零售业、有独树一帜并引领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有依托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高科技产业,但唯独缺少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

摒弃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使得伦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保持着能耗的持续降低,也使得伦敦的环境在一天天变好,伦敦人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

环保理念领路

事实上,无论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是产业方向的选择,伦敦治理城市空气污染行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英国人在饱受环境之殇后不断强化的环境意识。政府鼓励环保,人人做好环保,可以说,环保理念的普及和发扬才是保证伦敦摘掉“雾都”帽子的深层次因素。

英国是最早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的国家之一,2007年,伦敦颁布了《气候变化行动纲要》,设定了以1990年为基准,到2025年要减排60%的减碳目标。在此大框架下,政府制定各项政策时都会考虑到碳排放的问题。比如制定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进行“绿色评级”的政策,鼓励提高房屋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放;再如推广智能电(煤气)表项目,鼓励民众合理利用能源,节约使用资源。而环保理念则在政府的有意和民众的配合下不断在全社会宣扬和渗透。

现任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个性不羁,这位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市长常有惊人之举,为众多伦敦市民所喜爱,而其对环保理念的宣扬对如今伦敦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他所推崇的伦敦自行车租赁项目即使得越来越多的伦敦人改变了交通习惯。

如今,越来越多的伦敦人将节能看作是一种生活时尚,将环保视为一种生活态度,因而才有了乐购“零碳”超市的诞生,才有了上海世博会上英国馆那样闪亮的创意登场。

伦敦人,才是伦敦的灵魂,是他们,真正改变了伦敦的天空。

 

  • 责任编辑: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管理员
  • 阅读次数:469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科普知识】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