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宝藏之七】明“石叟”款铜观音像:中国古代伟大艺术家的“手作”

2018-09-11

步步金莲衬足生,何曾踏著自家底。

一尊“石叟”款观音立像,引出一位令人尊敬的公益人物。本期无锡宝藏的讲述嘉宾,曾当选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他叫张纪清,他还有另外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叫“炎黄”。由炎黄来担任这尊文物的讲述者,缘于其27年做好事不留名的善举,这与观音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和解救大众于危难的美好喻意高度契合。

这尊制作精美的观音立像有着怎样的故事?文物的制作者为何享有“中国古代伟大艺术家”的美誉?且听“炎黄”一一道来。

视频:https://v.qq.com/x/page/d0771ao2oo5.html

无锡博物院藏明铜嵌银丝“石叟”款观音立像,宽15厘米,高47.8厘米,厚8.6厘米,重7250克,1958年无锡市文化处拨交。

从形态上看,观音像姿态娴雅、端庄,面相雍容饱满,直鼻小口,修眉细目,双目低垂,目光慈祥。额上有白毫,胸饰连珠形璎珞,腕有钏饰,皆以凸起银珠镶嵌而成。双手上下自然垂放,跣足站立。发丝刻纹精细,束发外披巾帛飘垂至肩,束发冠饰卷云纹,刻画准确细致。

从服饰上看,身穿宽袖垂领衣,由内到外共分四层,衣纹随形体处理,简洁流畅,流转自然。主体纹饰采用错银技术,衣前身、后身、肩部、及两侧服饰上均用银丝绘制双头如意云纹嵌入铜胎内,衣领、衣袖口边饰均用银丝绘制缠枝卷草莲纹嵌入铜胎内,衣饰下摆近足处以银丝镶嵌有四簇竹叶环绕一周。立像背部错银“石叟”二字款,纵向,体兼隶篆。

石叟是明崇祯年间福州僧人,还是一位出色的冶炼高人和雕塑艺术大师。他做的佛像、铜炉名扬四海,英国大英博物馆把石叟制的铜佛像、铜香炉列为重要东方艺术品,他被英国收藏家誉为“中国古代伟大的艺术家”。

石叟在铜体上挑槽并嵌银丝是他作品中令人称道的特技,银丝高于或低于铜器外表都不行,工艺难度很大,因其既无后人也没有传人,他的特技早已失传,故其作品珍贵稀少。这件铜观音体形硕大,做工精致典雅,从发丝到指尖,无不体现了他的独特匠心和巧妙构思,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立体地展现了石叟制器的技艺风采和艺术品位。

石叟作品为何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

1、与明代高度发达的冶铜技术密不可分,石叟完全继承和掌握了当时精湛的冶炼方法,经过多次溶解提炼,剔除了各种杂质,使得铜质色调柔和,表面光泽细润。这种冶炼技术是当时的一大进步,更是石叟作品的奥秘所在。

2、石叟作品造型美观,他吸收和融合了同时代工艺品的诸多优点,诸如寿山石雕、德化瓷塑等,构思巧妙,匠心独具。

3、石叟作品是绘画与雕塑的完美结合,他熟练掌握铜嵌银丝工艺,即先在铜器上挑槽,后卧银丝,组成不同图案,并使所嵌银丝与铜器表面相平。其作品落款同样极具特点,史书上记载“石叟落款多用篆隶字体”。

石叟具有高超的书法功底,落款同样挑槽用银丝镶嵌而成,多在器物底部,字体朴拙。

石叟款的铜造像区别于一般宗教造像,其高超的艺术魅力,远远超出了供奉朝拜的实用性。其造像的神韵和精湛的技艺,使得铜器制造艺术焕发出无限光彩,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金秋十月,为祝贺无锡博物院对外开放十周年庆,这尊深藏库房的文物,将有望对外展出。

  • 责任编辑:无锡博物院管理员
  • 阅读次数:357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