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古馆每周化石】这鹦鹉嘴龙长得可真别致!

2022-07-02

/01/

鹦鹉嘴龙简介

鹦鹉嘴龙是一类生活于白垩纪早期的亚洲的角龙类恐龙,是世界上发现数量最多的恐龙化石,其生存年代距今约1.4亿年至1.1亿年。鹦鹉嘴龙顾名思义,是因为它具有类似像鹦鹉喙一样的嘴。它们体型不大,长度大约1到2米。鹦鹉嘴龙成年个体两足行走,头骨高。鹦鹉嘴龙外形上没有发育任何鼻骨角、额骨角和颈盾等这些角龙科的明显特征,但因为嘴部有吻骨(rostral bone),吻骨是角龙类的独有特征,因而鹦鹉嘴龙是角龙类的成员。在外观上,鹦鹉嘴龙还具有极其夸张的颧骨角,从顶部观察尤其明显。

热河生物群以发现大量带羽毛恐龙和古鸟类而闻名,但之前已知所有带原始羽毛的恐龙都是小型兽脚类恐龙,而鹦鹉嘴龙是吃植物的鸟臀类恐龙。这一发现引起了无数学者的震惊,不仅仅是其来源(依据国际惯例,《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不刊登对走私化石的研究报告),也是因为这是第一次在鸟臀类恐龙中发现“毛发”。这一发现,“会改变人类对整个恐龙的认识”——周忠和院士。

/02/

鹦鹉嘴龙生存环境

2016年科学家重新对2002年的争议标本SMF R 4970进行了细致研究,此次研究对其保存的黑素体进行了分析(类似分析也见于小盗龙和中华龙鸟的羽毛颜色复原研究),发现鹦鹉嘴龙体表具有跟很多动物相似的“反影伪装”,即我们常见的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同时其四肢也发现覆盖有条纹和斑点,这些伪装色可以混淆掠食者眼中的鹦鹉嘴龙外形轮廓,这些很可能是鹦鹉嘴龙的保命策略之一。科学家进而推测,鹦鹉嘴龙很可能生活在光线不足的茂密森林中。

/03/

鹦鹉嘴龙生长

成年鹦鹉嘴龙前肢远短于后肢(大约只有后者60%的长度),因此可以认为它们是两足行走。但2013年对大量幼年和成年鹦鹉嘴龙所做的骨组织切片分析研究认为,鹦鹉嘴龙在幼年和成年时采用了不一样的运动模式:幼年四足行走,成年两足行走。它们在出生后到三岁以前,前肢生长速率远超后肢,四到六岁之间,前肢生长速率变慢,而后肢生长加快,并最终转型成完全的双足行走。相关对鹦鹉嘴龙骨组织学的分析发现它们的生长速率快于大多数现生爬行类和有袋类哺乳动物,慢于鸟类和有胎盘哺乳类。对骨龄的研究认为,大多数鹦鹉嘴龙寿命大约为10到11岁。

/04/

鹦鹉嘴龙与强壮爬兽的爱恨情仇

2005年,在辽西地区的义县组里发现了一件哺乳动物化石,科学家给它定名强壮爬兽Repenomamus robustus,它是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中生代哺乳动物。最惊人的发现是在其胃部发现一只幼年鹦鹉嘴龙的残骸,这是第一例确定的恐龙被哺乳动物捕食的证据(仅管是个刚出壳不久的小恐龙)。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鹦鹉嘴龙具有很高的幼年死亡率,但巨量的化石保有量证明了鹦鹉嘴龙繁殖力的强大和对环境的适应。

打卡点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一楼

热河生物群展区

南古馆鹦鹉嘴龙化石

  • 责任编辑: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 阅读次数:862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科普知识】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科普展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