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大力培育科技“小巨人”工作纪实

民营创新特区:以破解时代命题“开篇”

2014-01-03

引导民营资本转为创新资本 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路径,这是一道急需破解的时代命题。

在“民办经济特区”福建泉州,这一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尤为突出:一边是高达2.4万亿元的本地民间资本和海内外侨资,另一边是仍然有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嗷嗷待哺”。问题的症结出在哪?如何破解?

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泉州创造“泉州模式”“晋江经验”“品牌之都”等,无不是改革突破的结晶。刚刚闭幕的泉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加紧完善创新驱动服务体系”,以创新驱动发展、破解时代命题为新年工作“开篇”。

在全国新一轮深化改革大潮中,泉州将如何抓住国家“金改区”、全省“综改区”赋予的两大战略性机遇,率先构建更具活力的民营经济创新体系,将雄厚的民营资本引向科技创新领域,推动产业从品牌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为全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路?科技日报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发展理念“升级”,在全国率先提出“创新导向型城市”目标

爱拼敢赢的泉州企业,不断“创”出新境界——

百宏聚纤今年研发经费1.9亿元,新产品占销售收入的65%以上,预计年销量可达45亿元左右;佳乐电器从智能家居制造、服务,迈向“智慧云社区”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蓝海……在“年度最具成长力科技小巨人”评选活动中,刚刚脱颖而出的31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眼光,成为2013年泉州“科技创新风向标”。

翻检泉州今年来的发展轨迹,专注实体经济、持续创新向前,培育了以1704家亿元企业、109个国字号品牌、77家境内外上市企业为代表的优质民营企业群。与此相对应,科技创新支撑有力,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九连冠、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成为拥有数字微波通信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国家建设试点城市;“五清零、六提升”专项行动、打造“阳光科技”等做法得到科技部、省科技厅及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然而,泉州清醒地看到,拥有众多产业集群是搬不走的优势,但传统产业比例偏大、结构偏轻,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地位偏低;国字号品牌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但在“微笑曲线”的另一端中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科技活动,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在泉州调研分别强调,要“以科技立身,以创新实现企业发展”、“服务技术研发和品牌塑造,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为泉州发展指明方向。

新一届泉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以“增强忧患意识 推动长远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问计全市、问路发展,听取“好声音”、汇集“金点子”、凝聚“正能量”,并通过“模拟考察”,集中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作出了《关于加快创新转型 推动长远发展的决定》,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泉州建设成为创新导向型城市”的目标。

“面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企业要突破要素瓶颈,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向全市企业发出总动员令。

——瞄准创新集群化这一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在全市重点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若干意见》,把培育发展一批科技水平高、竞争实力强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打造“民办特区”的“升级版”,谋划有利于民营企业成长的“创新特区”;

——以数字微波通信创新型产业集群开展国家试点为契机,通过重点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促进其在研发投入、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得到提升,带动发展数字专网通信(对讲机)、智能安防等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发展从品牌、规模优势转向技术、创新优势,让城市愿景与国家战略合拍共振,为“泉州模式”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政府服务“升级”,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不断调整科技工作思路

从直放站设备生产商“升级”为系统工程服务供应商,把微波技术延伸到物联网领域,泰克通信跨出了“惊险一跃”!

泰克的“华丽转身”,得益于依托泉州数字微波通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联盟内企业、科研院校成立“泉州微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实现对吴曼青院士团队的“带土移植”,从而成功推出基于北斗卫星的水情遥测系统、铁路建设传输系统等。

相对于公办科研院所,民办研究院在政策和资源上处于弱势,如何做到既能突破传统体制机制障碍,又能引人才、出成果?

奥秘在于,泉州市科技部门不断创新科技管理服务,在全省区市中率先探索新型研究机构建设,按“实体办院、投管分离、市场化运营”等创新方式,建立产权多元化、营运专业化、使用社会化的民办科研机构发展模式,引导泰克通讯、士康通讯、南方路机等科技小巨人企业出资1.7亿元参与组建新型科研机构,涵盖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物联网、工业设计等领域,推动民营资本转化为创新资本,为全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探索新途径,得到了科技部专题调研组的肯定。

事实上,民营经济也是草根经济,富有生命力但在创新上也有诸多局限,大部分中小企业研发能力不足,重规模扩大轻质量提高;跟国际市场对接能力不足,较依赖于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和政策。

“要以企业需求和价值取向为依据,不断调整科技工作思路。”在市科技局调研时,泉州市市长郑新聪明确提出要求。

“企业转型、政府转变”,作为全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试验田”、福建省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泉州市以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为突破口,构建市县协同、部门协同、政企协同、院地协同等工作机制,突破和提升企业在创新中的薄弱环节,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创新特区”——

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科技、发改、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领导小组,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推动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工作,整合财政奖励、优先列入科技计划、信贷支持等科技小巨人企业扶持措施,必要时实行“一企一策”;

泉州市科技部门率先启动培育工作,出台工作方案,提出8项具体举措,建立市、县两级科技部门挂钩联系科技小巨人重点培育企业制度,分片挂钩全市400家科技小巨人重点培育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创新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围绕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需求,探索建立“科技+产业+资本”新型科技经济结合机制,依托遍布各个行业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先支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引进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使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研发与品牌、营销模式创新并进,增强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创新载体“升级”,集聚全球资源打造科技“小巨人”

泉州市引进大院大所获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福建省政府召开会议研究决定:由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与泉州市政府共同建设装备制造研究所,成为该市首个落地建设的国家级科研院所。

作为泉州五大传统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涉及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制鞋机械等领域,拥有规模以上的企业600多家,培育佳泰数控、佰源机械、铁拓机械等科技小巨人企业。

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原因,泉州市国家级科研院所偏少,科技人才、创新平台资源匮乏,制约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升。相关调研显示,本地传统企业设备的引进使用和消化再吸收比例大多在1∶0.06左右,而欧美等国这一比例大多在1∶5或1∶8之间。

“在泉州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科技要挑起大梁,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重点。”泉州市副市长陈灿辉说。

泉州市委、市政府把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装备制造研究所落地建设,作为带动区域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大力推进,充分发挥中科院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的品牌优势,为全市乃至全省装备制造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目前,该市组织技术需求专题调研,在全省率先实施制造业“数控一代”及自动化技术创新,生成具体实施项目上报纳入国家“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计划。

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培育众多科技小巨人企业为目标,全面“升级”政府、民企、金融等创新平台载体,推动政策、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主要向培育企业集聚——

一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全面提升”计划加快推进,投入36亿多元组织实施137科技创新平台计划,征集确定137个科技创新平台作为重点项目建设,并争取国家、境外科技资源战略布局,如深入实施“蓝火计划”,加快推进国际创新园规划建设,建立泉台科技交流中心等交流平台,共建港泉“产业企业转型升级一站通”,突破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瓶颈;

一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融服务创新大戏上演,作为泉州市“金改”两大重点建设项目,泉州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福建海峡银行泉州科技支行相继运营,通过集成政府、风投、银行、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资源,打造一个从研发保险到专利质押融资等全产业链、“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体系,将为企业提供超过50亿元金融服务产品;

一项科技创新资源的“破墙透绿”工程持续推进,建设全省首个以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处理为支撑的“泉州科技云”创新管理服务平台,将以往部门、行业和条块分割的资源“并联”激活,以虚拟组合方式设立海峡(泉州)技术转移中心、泉州智库,集中整合全市科技型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服务、技术转移交易、科研经费监管等服务功能,提高政、产、学、研、资、用的协作共享水平;

在构建高新区经济增长极方面,以市政府出台《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泉州高新区建设近期工作意见》为契机,以大项目、科技小巨人企业为龙头,依托泉州国家高新区“一区八园”建设高水平专业性创新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做强做长产业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自2013年初以来,该市新增省市科技型备案企业1402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4家。

泉州市科技局局长颜志煌表示,全市科技部门将积极融入全市“金改”“综改”工作大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产业企业加快创新转型,为助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 责任编辑: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管理员
  • 阅读次数:467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新技术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