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科技馆:时间里的中国智慧

张家港科技馆 宋岩

2018-10-19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您还会背吗?除了立秋吃西瓜、立冬吃饺子,您对二十四节气还有多少了解呢?在这先给大家报个喜,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而在国际气象界也被列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特别发达的国家,而农业与气象的联系非常密切。人们根据观测得到经验,气候的变化其实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安排我们的农牧业生产可以趋利避害。最后,人们根据太阳的周年运动,将一年平分了24个等份,并且给每一个等份取了一个专有名词,那就是最早的二十四节气了。最后,发展到了秦汉时期《淮南子》一书中就记载了完全一致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而这也是二十四节气最早的文字记录了。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中不仅可以看出季节的划分,同时也体现了物候的变化。像这里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体现的是季节的变化。体现气候的变化有12种,其中大暑、小暑、小寒和大寒反映的是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现象。而白露、寒露和霜降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和凝华的现象。再来看一下反映物候的节气。其中,小满和芒种反映的是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而惊蛰和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尤其是这里的惊蛰,它有天上的初雷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古人们根据经验,同时也编制出了许多的农谚,比如说:清明前后种瓜得豆。除此以外,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词歌赋也是不胜枚举的,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词歌赋也是形神兼备将二十四节气与天气现象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非常具有传播性和直观性。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以外还有更多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而它们也必将会经历三生三世历史与文化的沉淀,以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上开出绚烂的十里桃花。

  • 责任编辑:张家港科技馆信息员
  • 阅读次数:26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科普知识】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