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流行4K

转自科技日报

2013-09-11

一年一度的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于9月6日在柏林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为期6天的展会是2013年下半年欧洲最重要的消费电子展,从中可以看到商家期待的圣诞季乃至2014年上半年的消费电子流行趋势。

超高清4K引领电视技术发展趋势

就电视机而言,今年的流行语非“4K超高清”莫属。IFA展会上,三星、LG、索尼、海信、TCL和飞利浦等世界主要的电视厂商竞相展示自己最新的大尺寸智能平板电视,各种款式的拥有4K分辨率的超高清电视(UHDTV)给观众带来了绝佳的视觉效果。

所谓的4K分辨率是一种新兴的数字电影及数字内容的解析度标准,来自于2012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通过的新一代超高清清晰度电视(UHDTV)标准草案,该标准包括4K(3840×2160)和8K(7680×4320)两种规格。目前一般将横向解析度约为4000像素的3840x2160和4096×2160像素都算作是4K分辨率。能达到这一分辨率的显示设备,其总像素可达800万以上,是全高清FULL HD(1080P)的4倍,高清(720P)的8倍。

2012年8月,索尼、东芝和LG三家厂商首次推出4K超高清的84英寸显示屏,从而使4K成为了影音行业一个新的性能标杆。短短一年之后,2013年的IFA上,几乎所有大的电视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4K超高清电视。而且尺寸也从85,上升到了98,甚至110英寸。TCL、海信和三星都推出了巨无霸式的110英寸4K超高清电视。“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是这一领域激烈竞争的最好写照。

看过2013 IFA的观众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自己家里的电视机已经落伍。面对4K超高清电视的大屏幕高精细化,即便价格仍然很昂贵,动心询价的人已不少。不过,专家的评论,甚至有的厂商自己都表示,现阶段4K超高清分辨率更多是技术上的展示,离消费者真正的经济适用还有一段距离。这其中除了电视机本身以外,还涉及信号传输的问题、节目源和摄播设备少等等。

超高清技术从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上首次展示,到2013 IFA中四处可见,其引领电视技术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只要想想近年来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如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LED电视和3D电视等等,就可知市场的变化和革新有多快。现场体验过4K超高清电视的完美效果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热情和期待将会大大加速其进入家庭的步伐。

此外,即便在4K分辨率耀眼的光环下,今年的IFA上电视屏幕的曲面设计仍是一个亮点。在索尼推出65英寸的高清曲面LED之后,三星也在IFA上展示了它首款4K级别的65英寸曲面LED。而更加令人震撼的是LG推出的77英寸4K OLED电视。大屏幕、曲面设计,加上OLED面板,LG试图给用户带来近乎完美的画质和类似IMAX的观影体验。不过,曲面OLED电视能否成为下一个技术标杆和竞争热点还要看将来销售市场的反应。

智能家电加速设备互联互通

2013的IFA中,智能家居仍受关注。无线路由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以及智能电视的继续发展,都在不断为智能家居添砖加瓦。无论是飞利浦推出的把电视、云游戏和智能家居系统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智能电视,还是海信展示的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家电产品组成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实质上都是智能家电加速设备互联互通的过程。

这其中两个因素很重要。一方面,厂商仍在不懈努力地联通一切家电甚至插座,试图将其通过另外一个终端进行统一管理。节能、时尚成了精明商家的广告语。例如在2013的IFA上,海尔推出的物联网冰箱,三星推出的可以通过手机操控的智能洗衣机等等。另一方面,通过WIFI,家庭里所有能上网的设备实际上都已经被联在了一起。只不过是各自与互联网相连,而不是组成一个家庭的内部网络。而现在变革已经悄然发生,那便是幕后操作系统Windows 8.1和安卓(Android)系统的广泛应用。

在智能家居的演变过程中,家电的智能化正在迅速推进,而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综合管理,竞争才刚刚开始。微软推出的新操作系统Windows 8.1添加对更多设备的支持。例如引进API协议,使开发者无需创造用户驱动程序就能创造控制设备的自定义软件,可以应用USB、蓝牙、无线网络等多种连接方式。而Android系统的优势则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中广泛应用的APP应用程序,其目标是通过APP程序来控制家里的各种电器。

至于这样的管理系统是综合在电脑里,平板电脑中,还是智能手机或智能电视中,目前还没有定论,或许移动终端的希望大一些,但最后还是市场和消费者拥有最终的发言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技术安全的角度出发,智能家居要得到推广,网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家庭的内部网络被黑客入侵的可能性很可能会随着智能家居的推广而增加。

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蓄势待发

2013年的IFA上,多家企业展示了他们的智能手表产品,如索尼的SmartWatch 2,三星的Galaxy Gear等。被观众热情期待的这类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还没有迎来革命性的突破。一个戴在手上的简单智能手机或许是这类产品目前尴尬处境的一个简单比喻。

手表外观和重量,电池续航时间,屏幕大小,开创性的应用等等,智能手表至今仍面临各种难题。不过与智能手机初出江湖时一样,困难和问题并不能阻止科技发展的趋势。因为除了许多一线厂商,还有不少创新型公司都在推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仅智能手表品牌,可罗列的产品种类已有数十种。

从目前的情况看,被当作智能手机的昂贵附件仍是禁锢智能手表发展的思维定式。小厂商无奈的应用蓝牙来联通手机,获取应用程序或计算能力,大厂商尽管有同一品牌和系统的优势,手机与手表的协调好一些,但也无法改变智能手表的依附地位。因此改变这样的思路或许才是智能手表赢得未来的关键。从这一点上来说,苹果iWatch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期待。谷歌收购了Android智能手表制造商WIMM Labs之后,其网络巨头的底蕴或许也能另辟蹊径。

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将成为下一个技术热点,这还可以从2013IFA中推陈出新的各式各样的运动摄影器材中看出来。例如Rollei公司推出的可摄录一个小时的太阳眼镜摄影机,索尼推出的各式运动专用摄影机等等。随着摄像头技术和存储容量的进步,眼镜上、头盔上、自行车上,甚至滑板上和水下都有了高清摄影机的身影。而索尼等一线厂商的高调进入将迅速提升这类应用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反应。

  • 责任编辑: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管理员
  • 阅读次数:1175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新技术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