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常务理事成员古生物博物馆冯伟民馆长所著远古生物科普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12-22

恐龙时代的蝴蝶蜻蜓长得有多大?几亿年前的虾子有几米长?远古的海洋是咸是淡?这些看上去就很有意思的问题,都出自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周志炎院士主编,冯伟民研究员、许汉奎研究员和傅强副研究员编著等编纂的《远古的悸动—生命起源与进化》。昨天,这本面向青少年的科普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远古的悸动—生命起源与进化》

  据了解,《远古的悸动—生命起源与进化》是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编纂的“远古系列”科普书第一部。该书按地质年代顺序,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40亿年来生命进化变迁中的故事。全部内容都是来自于科学研究的成果,因此反映了一个真实的生命自然史。比如,3亿年前,蝴蝶、蜻蜓都是巨大个子,甚至比现在的老鹰还大。也因为身材巨大,所以它们飞得并不快。除了蜻蜓,当时的虾也是大个子。比如,在中国澄江动物群发现的最大动物,竟然是“虾”,身长约2米,拥有一对大型捕食器。不过,仅过了5000万年,这些巨虾巨蜻蜓都消亡了。

  作者之一的冯伟民研究员介绍,远古地球大气层中氧气浓度高达35%,远高于现在的21%。因为节肢动物是通过遍布它们肌体中的微型气管直接吸收氧气的,所以高氧气含量能促使昆虫向大块头方向进化。

  据了解,“远古系列”科普书计划出版8部,现已有5部面市,今年还将出版第六部《远古的辉煌—生物大辐射》,讲述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等地球生命起源里程碑事件。

  • 责任编辑: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管理员
  • 阅读次数:918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