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首次证实盐碱土吸收了二氧化碳

(记者李大庆)

2013-11-27

 

科学家们在进行全球碳平衡研究和估算中发现,有近20%的CO2排放去向不明,这被称为“碳失汇”问题或“碳黑洞”问题,记者今天从中科院获悉,一个由中外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答案,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碱土能够吸收CO2。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

国家973计划项目——“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成员包括中国、德国、比利时的58名科学家。在近5年的时间里,团队发表了200篇论文,其中国际三大数据库收录论文近百篇。团队研究成果包括:

证实了盐碱土对CO2的真实吸收,在世界上第一次论证了盐碱土无机碳吸收的复杂性,盐碱土无机碳吸收既包括化学过程,也有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并提出了定量计算公式;

揭示了无机碳汇形成的载体和通道。碳通过绿洲区农田灌溉淋洗和荒漠区洪水以及地下水波动,被带入地下咸水,地下咸水层就是干旱区物质的最终归宿地。无机碳的载体是灌溉洗盐的水,水接触盐碱土变为咸水,咸水溶解、携带大量CO2入渗进入地下咸水层,从而形成碳汇。干旱区盐碱土的开发必然需要洗盐,而洗盐过程形成碳汇。从这个角度看,干旱区人类活动的加剧意味碳汇的加强,是对自然和环境的良性反馈;

发现干旱区巨大的地下无机碳库。干旱区地下咸水是一个巨大的活动无机碳库,是陆地上土壤、植物之外的第三个活动碳库,其量级初步估计可达1万亿吨。就其属性特征和形成特点看,这个无机碳汇(库)更接近海洋而非陆地上土壤、植物碳汇(库)。实测数据显示,沙漠下咸水的可溶性无机碳碳含量大于海水2倍。

  • 责任编辑: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管理员
  • 阅读次数:823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新技术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