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拾遗——宋代文人审美与当代生活

2023-08-20

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为丰富“常博奇妙夜”延时开放活动,8月4日晚上,常州博物馆特邀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胡建君副教授开展线下讲座,讲述宋代文人的极致审美以及宋人风雅与当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

胡老师有着多重身份,她是作家,是大学教师,是策展人。她爱好收藏,在诗词方面造诣深厚。

讲座从宋人士大夫代表苏东坡入手,苏东坡涉猎广泛,儒释道、瑜伽、养生、中草药、做酒、制墨、音乐、服饰、水利、天文、香道、烹饪等等兼擅,门类之多,或有文艺复兴的达芬奇差可比拟。在热播剧《梦华录》中,宋代的“四般闲事”——点茶、挂画、插花、焚香生动穿插呈现,宋人通过味、视、触、嗅四觉来品味日常生活。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煎茶与点茶均是两宋时代的饮茶方式,前者是将细研作末的茶投入滚水中煎煮,后者则预将茶末调膏于盏中,然后用滚水冲点。点茶需要七汤七点,整个点茶过程由珠玑磊落、轻云渐升,及至水乳交融、气象万千,最终茶面溢盏而起、如凝冰雪。在点茶基础上,还有难度更大的“茶百戏”;挂画也是必不可少的室内装饰,以显主人风雅;宋代簪花、插花都非常流行,插花甚至被奉为四大雅事之首,花器也有瓷、铜、玉、木、竹等不同材质;焚香伴随宋人开启一天的生活,“燕居焚香”在宋代已成为文人雅士的日常。“无香何以为聚?”从《听琴图》《文会图》《西园雅集图》到《清明上河图》,皆能窥见香具或香店的身影。

宋代的时令香方有“春消息”“野花香”“桂花香”“雪中春信”等,名士亦多擅于合香,比如黄庭坚就有知名的“黄太史四香”:“意和香”、“意可香”、“深静香”、“小宗香”。苏轼也留有名香“苏内翰贫衙香”。宋代烧瓷技术成熟,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五大名窑并存,直接推动了瓷香炉的制作,也间接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宋代上层社会在饮食、待客、焚香、熏衣、佩香、沐浴、书写、器具制作等方面均要使用香药。世俗除尚沉、檀、笺、乳等高贵香材外,亦有人崇尚自然、简单。仅需摘下窗前的柏树果实并加热,取其清香便已足够。于是“但摘窗前柏子焚?”开创了一代风气。

宋代文人基于崇雅观念,强调文才、学问、道德,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化与精雅化,把诗酒相得、谈文论画、宴饮品茗的日常生活定型为一种雅化生活范式。文人群体的文会雅集则是这种生活范式的复数集合。以西园雅集为例,北宋元祐时期,王诜邀请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晁补之、圆通大师等16人集于府邸西园,或观书,或题石,或挥毫,或抚琴,或论道。北宋西园雅集呈现出平等化、雅化、创作多样化与群体自觉性等特征,促使士大夫文化得以确立并走向独立发展,推动文人化意识的兴起。

胡老师身上集聚着中国文人最向往的名士佳人特质——魏晋风骨,唐宋气韵,明清性灵,她遵循古法步骤炮制“柏子香”、“天香汤”,喜爱清供雅玩,与一众好友谈词唱和,把每一次的课堂、展览、聚会、讲座当成一次广义上的文人雅集。承续宋人的优雅慢生活方式与诗书画印一体的设计理念,打造联名文创产品,复刻江南文人纸上雅集的生活美学。

胡老师的讲座徐徐展开了传统文人日常生活与审美的画卷,在延续与创新中向古代文人致敬,向传统致敬,引领大家丰盈内心,提升自身的人文、美学素养,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融入美。

  • 责任编辑:常州博物馆信息员
  • 阅读次数:204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