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台举办英仙座流星雨观测摄影活动

2016-08-20

每年8月,备受人们关注的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都会如期而至。2016年8月12日晚,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联合南京天文爱好者协会、紫台盱眙观测站共同举办了英仙座流星雨观测和拍摄活动。

英仙座流星雨来源于回归周期为133年的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遗留在彗星轨道上的尘埃,当地球的运行轨道与彗星轨道相交时,彗星的尘埃受地球引力影响,会闯入地球大气层发生摩擦而燃烧,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亮光,就是人们看到的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属于高速流星群,流星速度高达平均每秒58公里,其中许多会留有尾迹,每年在7月20日至8月20日前后出现,通常于8月12/13日达到高潮。根据国际流星组织IMO的推测,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由于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流星雨峰值流量比往年还要更高一些,可望达到每小时200颗(ZHR),预报极大时间为在北京时间8月12日21:00至23:30(实际发生的极大时间在北京时间13日凌晨)。

傍晚时分,天文爱好者们在观测站内的空地上将自己携带来的望远镜及摄影设备架设起来。由于此次流星雨峰值期间正值农历初十,前半夜,刚过上弦的月相对观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这也正好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调试设备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此时正好遇到中科院天地生科学传播中心带来的一个天文科普夏令营,于是大家纷纷将望远镜指向月球和附近的土星和火星,让参加夏令营的营员们观看。在营员们排队观看的过程中,一旁的紫台科普部工作人员及南京天文爱好者协会会员为大家介绍了夏季星空、流星雨和太阳系内行星等科普知识。

随着月亮坠到地平附近,天空也变暗了很多,流星雨的辐射点也慢慢升到理想高度。此时,观测站内的空地上只剩下紫台科普部工作人员和南京天文爱好者协会会员,大家将相机分工对准不同天区,防止漏过任何一颗流星,守护在相机前等待流星的到来。第一颗出现的就是火流星,从天空中快速划过时,引起了现场一片欢呼;渐渐地流星在各个天区频频出现,现场变得沸腾起来,有的讨论流星来的方向,有的讨论流星的亮度,有的跑到相机前查看是否将流星拍到,观测持续了整个夜晚。盱眙观测站优良的夜天光条件为流星雨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舞台。夜空每出现一颗流星,人群就欢呼沸腾一次。从12日晚11:00到13日凌晨4:30,约60颗流星划过星空,其中不乏漂亮的火流星。 天文爱好者们躺在地上仰望天空,心里随着一颗颗流星划过许下众多美好心愿。7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随着东方拂晓,星斗渐隐,大家依依不舍地向英仙座流星雨告别。 英仙座流星雨观赏地点盱眙观测站上空的英仙座流星英仙座流星雨群内流星(流星经处理加亮)英仙座流星雨群内流星英仙座流星雨群内流星星轨和流星活动现场活动现场

  • 责任编辑: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管理员
  • 阅读次数:208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