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控制:慎发重金属污染的“准生证”

转自科技网记者李禾

2014-04-14

 

编者按 重金属污染是个沉重的话题。近些年与此相关的新闻不断见诸媒体,当然有的难免耸人听闻,但公认的是,这已成为工业社会无法回避之痛。

与揭露同样重要的,是理性的反思和科学的建言。科技日报记者约访多方专家形成的这组系列报道,从工业生产的全过程着眼,探讨如何破解重金属污染困局。未必这就是答案,但我们愿意提供一个可以看到未来的视角。敬请关注。

环保部、国土资源部等多部委调查的初步结果表明,我国共有5000多万亩土地受重金属中重度污染。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称,采矿、冶炼、铅蓄电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学原料及其制品五大行业成为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行业。

“我国是贫矿多、难选矿多、共伴生矿多。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其加工处理工艺更复杂。相对国外优质资源处理,加工过程产生的有毒有害元素或重金属污染问题势必更严重。”在日前科技日报社与科技部社发司共同主办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家座谈会上,北京矿冶总院总工、矿物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何发钰说。

多位专家呼吁,应从源头上控制重金属污染。

贫矿开采、尾矿库存成重金属污染隐患源

采矿是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湖南湘江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因无序开采,使湘江成为我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而且,我国矿山非“贫”即“杂”,在对矿石进行破碎、加工、分选后,大量尾矿渣被“剩余”下来,堆存在尾矿库里,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还埋下了重金属污染隐患。

据称,我国铜矿的平均品位仅0.86%,而世界最大铜矿智利艾思肯底达铜矿,原矿品位2.81%;我国铁矿品位仅32%,而巴西、澳大利亚等国铁矿平均含铁在45%左右,他们不但含铁品位高,而且有害杂质少,采出后大部分不用加工分选,可直接入炉。澳大利亚还将铁矿资源含铁品位在45%以下的,列为不具备开采价值的等外品。

尾矿库存在严重的环境风险隐患,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共有危库、险库、病库2098座,小型库约占95%。尾矿库还是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重要来源。环保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发生镉污染事件,缘由之一就是广西河池金河矿冶有限公司渣场大量废渣长期堆放,渗滤液对周边地下水、土壤造成污染;同年11月,贵州铜仁市万山区万泰锰业有限公司锰渣库底部导洪管破裂,锰渣进入下溪河汇入锦江。这使贵州出境断面总锰浓度超标倍数,一度高达51倍,严重威胁下游20多万群众的饮水安全。

绿色开采、尾矿利用能否消灭污染?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把矿石中的金属元素提炼出来,是资源;反之,就成为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为解决矿产资源“贫杂细”的难题,实现《规划》目标,我国在矿山绿色开采、尾矿利用等方面研发并采用了清洁生产技术。

江西德兴铜矿是我国第一大露天铜矿,产铜量约占全国1/5,位居全国之首。记者在德兴铜矿采访时看到,在其废石场上,一大片碎石头平铺着,石头上匀布设架着管子,管子里不断喷洒出水来,浇淋在石头上……

德兴铜矿矿长刘方云介绍,喷淋的酸性水源于生产废水,用管道把这些水收集、汇聚到大罐里,喷淋在含铜率仅0.05%—0.25%的剥离废石上,利用浸出—萃取—电积新工艺,每年从废石中可回收电铜1300多吨,还减轻了工业废水的处理压力。

“除废石萃取铜外,矿山还将品位在0.25%—0.3%之间的低品位铜矿石混入工业矿石中混选,在露天开采范围不变、投入条件基本相同情况下,矿山可多回收铜矿石1.65亿吨,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7年。”刘方云说。

通过尾矿利用等技术,德兴铜矿不但缓解了矿山可采储量日益减少的压力,还降低了大量低品位矿石污染环境的风险。

铜的经济价值比较高,企业有“吃干榨净”的动力。但对于砷等基本不具经济价值的矿物,企业就不愿意提炼。一旦开采后遗弃,将严重污染环境。中国环境科学院固废所副所长黄启飞研究员说,我国硫铁矿大多含砷,在用硫铁矿制酸后,会产生含砷废渣。含砷废渣里含铁量较高,拿去炼铁后,大部分砷还留在尾渣里。“最终产生的含砷废渣怎么办?怎么处理?其实现在也没有好的办法,堆存情况比较多。”

“选择性开采”以控制源头污染

“目前国内金属产品需求日趋旺盛与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这两者非常矛盾。”因此,何发钰建议,必须从源头控制重金属污染,进行选择性开采。

“比如贵州的含汞金矿,一旦开采,汞就容易挥发,随水体或大气流失到环境中;又如高含砷金矿,在提取少量黄金后,即使可回收一部分砷,但还是会有一些砷随水、气、渣流失出去,污染环境。此外,我国资源中,很多矿山的铜、铅、锌伴生情况非常复杂,难以分开。在冶炼过程中,当提取其中一类金属元素时,其他金属元素都会变成固体尾渣或留存在冶炼废水中,成为污染物。这类资源开采成本高,产生的污染也很严重,开采、冶炼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夹杂有各种化学试剂,后续处理非常复杂。那么,这类资源是不是一定要去开采?”何发钰认为,对一些比较容易产生重金属污染的资源,可暂不开发,这是对环境的保护,也是对资源的保护。

有开发有保护,这样的思路也体现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中。规划规定,将矿产资源相对集中、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条件好的地区划定为重点开采区,重点规划和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限制在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分布区域、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合理利用资源的区域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严禁开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勘查开发活动……

不过,《规划》是原则性规定,“选择性开采”在具体执行中存在难度。“比如一些含汞或含砷较高的金矿,金的品位比较高,经济价值也不错,对企业来讲能挣钱,开采动力大。”何发钰说。

对此,中南大学环境工程教授、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立元表示,我国还需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制定更严格的重金属环境排放标准。

(科技日报北京4月13日电) 

  • 责任编辑: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管理员
  • 阅读次数:239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科技发展】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