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中国古建筑装饰纹样融于现代科技展厅

科学梦集团

2023-02-27

在展厅设计中,展示道具不会像那么展品那么显眼,甚至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展示道具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展览空间没有展示道具的支持,保护,悬挂,分割,再优秀的展品也难以展现自己的风采。

一、中国古建筑装饰纹样在展示道具中的融入

展示道具是指展厅设计中使用的工具,在展厅设计中,常用道具展台、展板、展架、展柜、标牌、栏杆、屏风、花槽、灯箱、各种备件支持和拼接的各种组合。新颖的设计和各种展板的设计,不断的改革、创新,都会为整个展厅打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将中国古建筑装饰纹样融入到展厅道具的设计中,从不同角度展现其特殊的艺术美,帮助展品更好的表达它所要传递出来的信息。

二、中国古建筑装饰纹样在展厅色彩中的融入

展馆设计中的色彩和规划是展览馆视觉传达的重要元素,我们知道形象识别的重要条件。色彩实践表明,人们首先在观察物体颜色时引入了视觉。在展览设计中带有诱惑色彩的不仅吸引参观者,让参观者更有效地了解展品,更能感受到事物的美感,引起心理兴趣,给展览设计增添无限魅力。所以在展览设计中,利用色彩来创造空间,创造一种意境气氛和新颖性是非常有效的。色彩作为一种最丰富的情感内容语言,是展厅设计中无法忽略的。运用色彩把握得当,是会展设计成功的关键。因此,了解和认识的色彩,研究色彩规律,对创造色彩效果的精彩展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建筑装饰纹样与现代展厅的设计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基于详细的掌握了古建筑的精神装饰纹样,彻底摒弃古代建筑装饰图案的形式的约束,用现代语言来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属于中国的时尚。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展厅设计作品不仅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也兼具这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结合,我们不能只是将目标聚焦到古建筑装饰纹样的形式上,也要了解古建筑装饰纹样所代表的精神文化内涵,古建筑装饰纹样所代表的是古建筑装饰图案的本质,这些元素都有各自特有的精神文化,这些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精神文化表现古建筑装饰纹样思想才是我们现代所要探求的。

三、中国古建筑装饰纹样在现代展厅设计中的分析

1.古展厅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积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时候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了建筑的古建筑装饰设计中。我们要能够找到能代表中国传统的元素,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使古建筑装饰纹样在现代展厅设计中有合理而丰富的创新,还能很好地把握古建筑装饰纹样的精神内涵,最终我们用现代时尚的语言传递古建筑装饰纹样文化内涵,创出中国人认为时尚,外国人认为有民族特色的虽然建筑模式具有强制性,但更为柔美、灵活地把握了创新的理念,使传统的传承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例如大唐西市,楼厅采用传统的风格,楼身是采用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这种中西合并的创新设计,对中国文化符号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对古建筑装饰纹样的兼容并蓄和独立自主特征的一种挖掘和开发。

2.现代展厅艺术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展厅中的设计理念。当代的展厅设计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化配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追求的是精神的享受,现代展厅的规模、类型、地域分布都打破了原来的展厅设计体系,设计出具有创新意识和特色的展厅设计,现代展厅设计偏简约,摒弃了原来复杂的装饰图案,设计出简约而不简单的作品,将将设计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程度,但是在色彩和材料的质感上要求较高,在整个空间的设计中强调艺术效果、注重造型美、形式美、和谐美、象征美,把新型材料在设计中,体现民主色彩。

展厅要突出时代特征,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学习优秀展厅艺术,采用科学的展厅材料和先进的展厅工艺,逼制展厅欧化,但不能拒绝欧美先进的展厅科研成果和优秀的展厅艺术,国内外一切适合的展厅理念都可以为我所用。

四、古建筑装饰纹样在现代展厅设计中的运用

1.顶面

中国古建筑中顶棚的装饰多用各种纹样,有莲花纹、卷云纹、联珠纹、龙风纹,然后会用木框加彩绘纸或曼板。在现代展厅设计理念中,人们崇尚简洁明快,因此在展厅顶棚的装饰较少,一般不做过多的传统纹样装饰。

2.地面

在中国古建筑装饰中,最早的地面纹样装饰出现在初秋战国时期,比如有回纹、米字纹、绳纹等。在后来的隋唐宋元等的各个朝代的发展后,装饰的纹样开始丰富多样。然而并不再局限于贵族的建筑之中,一般普通百姓家也可以见到。在现代的展厅设计的古元素之中,通过与现代文化的变形和融合,一般多表现为瓷砖和木质地板,纹样比较复杂的多于体现展厅的大厅中央。

五、总结

现代展厅中结合古建筑纹样进行装饰,不仅是中国一种特色性、文化性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一种保护的恰当的运用,结合科学方式的处理,通过现代的展厅内部空间的设计与构建形象的表现出来,让人们既能感受出中国传统意味,又能发现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可以为更多的人可以认识并且接受。

  • 责任编辑:江苏科学梦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 阅读次数:125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科普知识】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